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 教牧实务  >> 教会组织
教会组织
作者:真耶稣教会网    来源:真耶稣教会网    2011-12-21 12:00:50   浏览:15204

圣经中的组织观念

 

一般管理学所探讨的“组织”(Organization),包括四个基本要素:组组机构、目标、技术及成员。组织结构,组织成员互动的规则与形态;组织的目标,组织欲达成的结果;组织的技术,将资源转化成产品或劳务之知识、程序与设备;组织的成员,对组织有贡献之人员。为达成组织的目标,必须将所有的资源组织化。

“组织化”(Orgamizing)是凝聚力量(包括有形的资源,如人员、物力、技术及财力;及无形的资源组织文化),达成组织目标的架构与过程。其具体作法如下:
1.工作专业化(含Job Specialization)
探讨如何有效完成任务(Task)的过程。
2.部门化(departmentalization)
探讨如何将任务及完成该任务的人员,有效地结合的过程。
3.管理幅度(Span of management)
探讨主管达成任务的过程中,有效管理部属的适当数目。
4.协调(Coordination)
探讨如何整合不同部门的成员,使之在一起共同工作的过程。
5.职权、权力与影响力(Authoriy,Powerand infuene)
探讨组织中如何解决各种冲突与变革的管理过程。

综合上述各项组织化的相关观念,可归纳为“工作上的结合”与“人员间的结合”两部分。也就是研究如何使“工作与人员之间的适当配合”的知识。目前教会的领导者对“组织”的概念并不排斥,但对组织的作法却没有共识,因此需要从圣经重新思想组织的基本观念。

圣经中对组织的观念,有许多宝贵的教导,让我们直接思想一段经文:
“就如身子是一个,却有许多肢体;而且肢体虽多,仍是一个身子;基督也是这样。

我们不拘是犹太人,是希利尼人,是为奴的,是自主的,都从一位圣灵受洗,成了一个身体;饮于一位圣灵。

身子原不是一个肢体,乃是许多肢体。

设若脚说:“我不是手,所以不属乎身子。”他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。设若耳说:“我不是眼,所以不属乎身子。”他也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手。若全身是眼,从那里听声呢?若全身是耳,从那里闻味呢? 但如今神随自己的意思,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。

若都是一个肢体,身子在那里呢?但如今肢体是多的,身子却是一个。眼不能对手说:“我用不着你。”头也不能对脚说:“我用不着你。”不但如此,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,更是不可少的;身上肢体,我们看为不体面的,越发给他加上体面;不俊美的,越发得着俊美;我们俊美的肢体,自然用不着装饰;但神配搭这身子,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。免得身上分门别类,总要肢体彼此相顾。

若一个肢体受苦,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;若一个肢体得荣耀,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。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,并且各自作肢体。”(林前12:12-27)。

从这段经文,我们可以发现圣经中的组织观念,不仅在追求“工作与人员之间的适当配合”,而且是追求“神意”、“信徒”及“圣工”三者间的适当配合。圣经中的组织原理可归纳为五项,如图一所示:


图一:圣经中的组织原理

1.神意与信徒要合一
因为“神随自己的意思,把肢体(信徒)俱各安排在身上(教会)了。”(林前12:18),“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,并且各自作肢体。”(林前12:27)。“神意与信徒合一”的组织意义,是指信徒根据神的意思结合成教会。

2.信徒与圣工要结合
因为“若全身是眼(某一种恩赐的信徒),从那里听声(某一种圣工)呢?若全身是耳,从那里闻味呢?”(林前12:17)。“信徒与圣工结合”的组织意义,是指每位信徒都要发挥功用,彼此搭配,造就教会。

3.圣工与神意要一致
因为“神配搭这身子,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。”(林前十二24 )。“圣工与神意一致”的组织意义,是指每位信徒要依据神的旨意从事圣工,贡献能力给教会,使每位信徒都得到造就。

4.信徒与信徒要协调
因为“若一个肢体受苦,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:若一个肢体得荣耀,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。”(林前12:26).“信徒与信徒协调”的组织意义,是指每位信徒要有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。

5.圣工与圣工要配合
因为“身子原不是一个肢体,乃是许多肢体。……眼不能对手说:“我用不着你。”头也不能对脚说:“我用不着你。”不但如此,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,更是不可少的.”(林前12:14、21-22)。“圣工与圣工配合”的组织意义,是指每件圣工要整合,不要各自为政。

一、组织就是要追求神意与信徒合一

 

“我(耶稣)在他们(信徒)里面,你(真神)在我(耶稣)里面,使他们(信徒)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。(约17:23)

“合而为一”是组织化的最高境界,也是达成目标的关键。例如扫罗虽初为以色列百姓的国王,但因能有效地组织百姓,将三万名犹太人合而为一,出来作战如同“一”人,因此能击败强敌亚扪人(撒上11:7-11)。组织教会的中心思想,不是探讨教会应采用那一种组织结构,而是要研究如何使信徒根据神的旨意合而为一。

为使信徒能根据神的旨意合而为一,必须先追求教会住在真神里面,真神也住在教会里面:也就是信徒明白,并切实遵守神的旨意,使信徒活在神的保守中。

圣经中的“合而为一”,指的不是使每个个体都变成“相同”(The same),而是结成“一体”(Integtation)。就如同“头和身体”的关系(弗4:15-16);“丈夫和妻子”的关系(弗5:23-30);“房角石和房屋”的关系(弗2:21-22);及“葡萄树和枝子”的关系(约15:4-5)。

如何使信徒根据神的旨意合而为一呢?约翰壹书教导我们三个方法:

1.遵守神命令
“遵守神命令的,就住在神里面;神也住在他里面。”(约壹3:24)。
神的命令是什么?约翰说:“神的命令就是叫我们信他儿子耶稣基督的名,且照他所赐给我们的命令彼此相爱”(约壹3:23),也就是说,神的命令是信徒对神要有信心,对人要有爱心。当信徒对神失去信心,或对信徒缺乏爱心,则不论采用何种组织结构,都不可能将信徒加以组织成为属神的团体。因此教会要检讨组织章程或规章细则之前,应先判断修改章程之后,是否能增加全体信徒的信心与爱心。若组织章程无法增加信徒的信心与爱心,虽然采用最新的组织理论改变组织章程或规章细则,最后仍会徒劳无功;若是信徒个个遵守神的命令,人人充满信心与爱心,教会又能配合组织的需要改变组织章程或规章细则,势将使教会如鱼得水、如虎添翼,教会的发展将会更迅速。

2.拥有神的灵
“我们所以知道神住在我们里面,是因他所赐给我们的圣灵。”(约壹3:24)。
缺乏神的灵就无法与神沟通,自然就谈不上与神合一了,所以保罗说:“除了神的灵,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。”(林前2:11)。藉着神赐给我们的圣灵,就知道我们住在神里面,神也住在我们表面(约壹3:24,4:13)。也就是说,当教会没有神的灵,我们便无法判断我们所采用的组织方式,是否符合神的旨意,更无法了解信徒是否依据神的旨意合而为一。

3.生活在爱中
“神就是爱;住在爱里面的,就是住在神里面,神也住在他里面。”(约壹4:16)。

爱是什么?如何真正了解爱的意义呢?约翰说:“主为我们舍命,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;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。”(约壹3:16)。此段经文NIV版的圣经译为:“This how we know whatlove is: Jesus Christ laid down his Iife for us.And we ought to lay down ourbrthers.”当我们体会到主耶稣为我们舍命,并且效法主耶稣的榜样,实际付诸行动,愿意为弟兄舍命之后,自然就会体会何谓“爱”,也只有这种方式能体会何谓“爱”。如果只是对“爱”太多的定义与解释,不但不需要,也没有功用。
为使信徒根据神的旨意合一,信徒必须“遵守神的命令”、“拥有神的灵”及“生活在爱中”,其具体的作法如下: (1)教会制订或修改组织章程与规章细则时,一定要避免信徒失去对神的信心与对信徒的爱心。 (2)教会制订或修改组织章程与规章细则时,应掌握神的旨意,而非只盲目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。解释规章细则时,应根据精意,而非条文上的字句(林后三6)。 (3)教会制订或修改组织章程与规章细则时,应是为让信徒体会神的爱,成就爱的教会,而非为制裁或牵制某个单位或某位信徒。

二、组织就是要使信徒与圣工结合

 

 

“凡有的,还要加给他,叫他有余;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过来。”(太25:29)。

圣经中第二个组织概念,是要每位信徒透过圣工彼此搭配,造就教会。圣经中有三段经节,有助于我们了解信徒与圣工的结合方式。

经文一:耶稣“按才干受责任”的比喻
“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,就叫了仆人来,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。按着各人的才干,给他们银子:一个给了五千,一个给了二千,一个给了一千,就往外国去了。那领五千的,随即拿去做买卖,另外赚了五千;那领二千的,也照样另赚了二千;但那领一千的,去掘开地,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。过了许久,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,和他们算账。那领五千银子的,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,说:“主阿,你交给我五千银子,请看,我又赚了五千。”主人说:“好,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!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,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,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。”那领二千的也来,说:“主阿,你交给我二千银子,请看,我又赚了二千。”主人说:“好,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!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,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,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。”那领一千的也来,说:“主阿,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,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,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;我就害怕,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。请看,你的原银子在这里。”主人回答说:“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!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,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,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,到我来的时候,可以连本带利收回。夺过他这一千来,给那有一万的。因为凡有的,还要加给他,叫他有余;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过来。”(太25:14-29)。

经文二:叶忒罗对摩西的献策

“第二天摩西坐着审判百姓,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摩西的左右。摩西的岳父看见他向百姓所作的一切事,就说:‘你向百姓作的是甚么事呢?你为什么独自坐着,众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你的左右呢?’摩西对岳父说:‘这是因百姓到我这里来求问神。他们有事的时候,就到我这里来,我便在两造之间施行审判,我又叫他们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。’摩西的岳父说:‘你这作的不好。你和这些百姓必都疲惫,因为这事太重,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。现在你要听我的话,我为你出个主意,愿神与你同在。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,将案件奏告神;又要将律例和法度教训他们,指示他们当行的道,当作的事。并要从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,就是敬畏神、诚实无妄、恨不义之财的人,派他们作千夫长、百夫长、五十夫长、十夫长,管理百姓,叫他们随时审判百姓;大事都要呈到你这里,小事他们自己可以审判。这样,你就轻省些,他们也可以同当此任。你若这样行,神也这样吩咐你,你就能受得住,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归回他们的住处。’于是摩西听从他岳父的话,按着他所说的去行。摩西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有才能的人,立他们为百姓的首领,作千夫长、百夫长、五十夫长、十夫长。他们随时审判百姓,有难断的事件,就呈到摩西那里,但各样小事他们自己审判。”(出18:13-26)。

经文三:使徒拣选七位执事的事迹

“那时,门徒增多,有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,向希伯来人发怨言,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。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,对他们说:“我们撇下神的道,去管理饭食,原是不合宜的。所以弟兄们,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、被圣灵充满、智慧充足的人,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。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。”大众都喜悦这话,就拣选了司提反,乃是大有信心、圣灵充满的人;又拣选腓利、伯罗哥罗、尼迦挪、提门、巴米拿,并进犹太教的在提阿人尼哥拉,叫他们站在使徒面前。使徒祷告了,就按手在他们头上。神的道兴旺起来,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,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。”(徒6:1-7)。

这三段经文,几乎包括了组织设计的重要观念。本文从组织的观点,归纳为五项宝贵的教训。

1.组织变革的时机与原因

基本上组织结构要配合需要调整,当目前的组织结构无法有效完成目前或未来的任务时,就是考虑组织变革的时机。例如使徒时代,会改变组织结构,是因为门徒增多,忽略对寡妇饮食上的供给,使徒为消弭信徒的怨言所采取的措施(徒六1)。摩西时代,会改变组织结构,是因为叶忒罗发现摩西独自承担的责任过重,为避免组织缺乏效率而导致百姓疲惫的建议(出18:17-18)。
导致使徒们调整组织结构的原因是内在因素--门徒增多;导致摩西调整组织结构的原因是外在因素--以色列民出埃及。根据管理学家们的研究,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发生改变时,组织结构就必须配合调整。常见的内在因素有组织规模、营运方式、人员特质及组织的生命周期;常见的外在因素有环境的稳定性、科技力量及政府法令与政策。教会的领导者必须不断地分析教会的内、外部因素是否已发生改变。

2.组织变革之心态

掌握组织变革的时机,尚不足以确保组织变革可以成功;领导者所拥有组织变革的知识,及对变革所抱持的心态也很重要。

(1)尊重的态度
使徒们了解“发怨言”本身不是问题,而是问题的症候,因此没有一味地要求信徒“不要发怨言”,而是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。另外,使徒们知道组织变革是大家共同的事,而不是使徒或执事的工作;所以圣经特别记载“十二位使徒叫众门徒来”,而不是某一位使徒叫那些发怨言的门徒来。一方面显示对门徒的尊重,另一方面也显示要求门徒全力支持。

(2)谦卑的态度
这时候的使徒都是经验丰富,而且能独当一面的卓越领袖。以彼得为例,他有引人悔改的经验(徒2:37-42),行神迹的经验(徒3:1-26),为神到公会被审的经验(徒4:1-10),为神被囚的经验(徒5:17-18);但是当门徒增多,使徒们由于缺乏经验竟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,可见教会的领导者对于缺乏经验的事件也难免会犯错。犯错本身不是错误,唯一不可原谅的错误,是犯错误之后仍不知改过,“因为遮掩自己罪过的,必不亨通;承认离弃罪过的,必蒙怜恤。”(箴28:13)。使徒们的可贵在于知道检讨,并承认所犯的过错,而且没有人推卸责任;十二使徒都站在众门徒面前,承认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,原是不合宜的。

摩西也是一样,当叶忒罗指出“你这作的不好”时,摩西也虚心的改进。
教会的管理方法,与政府机构显然不一样。在政府机构,若承认错误,可能要下台或影响前程的发展;但在教会,大家都是牺牲奉献,唯有更谦卑的态度,才能消弭不必要的责难,并获取弟兄姊妹的认同。

3.职务的分配

分配职务的目的,是要使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单位,投入自己的工作,并与自己的上司配合,所以要掌握两个基本的原则:一方面分配职务时,必须具体又明确,以免有些工作被疏漏没人做,而有些工作被两个人重复做;另一方面分配职务时,必须公平而适度,以免有些人负担过重,而有些人轻松没事做。
(1)十二使徒说:“我们撇下神的道,去管理饭食,原是不合宜的。”(徒6:2),显然是为避免传道的工作被疏漏没人做。
(2)叶忒罗说:“你(摩西)这作的不好。你如这些百姓必都疲惫,因为这事太重,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。”(出18:17),显然是为避免有些人负担过重。

4.人才的挑选

(1)基本原则
管理学上挑选人才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职务的要求,甄选有能力且有意愿的人;但圣经中记载,神的工人在挑选人才时,除了意愿与能力之外,尚应特别重视“品德”与“信仰”等与个人有关之实质上之资格。例如:
①十二使徒说:“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(品德)、被圣灵充满(信仰)、智慧充足(能力)的人,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。”(徒6:3)。
②叶忒罗说:“要从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,就是敬畏神、诚实无妄、恨不义之财的人,派他们作千夫长、百夫长、五十夫长、十夫长,管理百姓。”(出18:21)。

(2)挑选方式
目前一般的团体挑选人才的方式可分为两种方式,一是指派,一是选举;指派是由上而下的挑选方式,选举是由下而上的挑选方式;此两种方式在圣经中都可找到根据。至于何时要指派,何时用选举,就要有相当的智慧。本文先归纳圣经中的举才方式,再进一步探讨运用的原则。

①采用指派方式之选才依据
“摩西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有才能的人,立他们为百姓的首领,作千夫长、百夫长、五十夫长、十夫长。”(出18:25)。

②采用选举方式之选才依据
“大众都喜悦这话,就拣选了司提反,乃是大有信心、圣灵充满的人;又拣选腓利、伯罗哥罗、尼迦挪、提门、巴米拿,并进犹大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,叫他们站在使徒面前。使徒祷告了,就按手在他们头上。”(徒6:5-6)。
“于是选举两个人,就是那叫作巴撒巴又称呼犹士都的约瑟,和马提亚。”(徒1:23)。

到底选才时要采选举或指派方式,完全按职务的性质而定。例如摩西采用指派方式选才,是因该职务是审判官,听讼时必须按公义判断,若以选举选才,显然不当。另外使徒们采用选举选才,是因该职务是管理饭食,办理供给之事时,对人脉的了解显然非常重要。虽然圣经也采取选举方式,但是依据不只是选票而已,而是先提出候选人的资格限制(信仰、品德与能力),再进行选举方式。另外有一个有趣的现象,亦值得我们深思。那就是使徒时代这七位执事都是希腊名,显然是从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信徒中选出来的。这意味着二个重要的教训:①谁发怨言,谁要负责解决问题;②发怨言的人,只要有效运用,也可以成为神得力的工人。

5.人才与职务的结合
要将人才与职务作适当的配合,圣经教导了两个基本原则:
(1)按才干分派责任
耶稣说:“按着各人的才干,给他们银子;一个给了五千,一个给了二千,一个给了一千。”(太25:15)。在圣经的管理观念中,分派责任考量的因素只有一个--才干。笔者尚未找到依据年资、个人偏好或私人关系分派职务之圣经根据。
(2)充分授权
耶稣说:主人把家业(责任与职权)分派完毕之后“就往外国去了”(太25:15)。意味着所拣选的人是能力好、品德高、信仰又坚固的信徒:交付责任之后,就该放手让他去发挥,避免分派任务之后,还严密监督,事事牵制。

三、组织就是要追求圣工与神意一致

 

 

“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,必成全这工,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。”(腓1:6)。
圣经中第三个组织的概念,是要每位信徒从事圣工时,要配合神意贡献自己的能力,使教会得到造就。不符合神旨意的圣工,不但对团体没有造就,更会破坏团体的发展,扫罗就是一个例子。“扫罗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,等了七日;撒母耳还没有来到吉甲,百姓也离开扫罗散去了。扫罗说:‘把燔祭和平安祭带到我这里来。’扫罗就献上燔祭。刚献完燔祭,撒母耳就到了;扫罗出去迎接他,要问他好。撒母耳说:‘你作的是什么事呢?’扫罗说:“因为我见百姓离开我散去,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,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;所以我心里说,恐怕我没有祷告耶和华,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击我,我就勉强献上燔祭。”撒母耳对扫来说:‘你作了糊涂事了,没有遵守耶和华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,若遵守,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,直到永远.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,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,立他作百姓的君,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。’”(撒上13:8-14)。虽然献祭是件圣工,但按神的旨意,这是祭司的任务,而不属于君主的职责。扫罗未将圣工与神意结合,最后竟连王位都保不住,更不要想有更好的发展了。

要追求圣工与神意一致,必须先了解神透过什么方法实践他的旨意。

基本上,神有三种途径使神意与圣工一致,如图二所示:
1.神直接对世界进行护理,使世界能按其旨意有秩序的运行。
(1)神创造世界
“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,用智慧建立世界,用聪明铺张穹苍。”(耶10:12)。
(2)神维护世界
“万物是籍着他,也为着他而存在的。”(罗11:36,现代中文译本)。


(3)神拥有世界
“地和其中所充满的,世界和住在其间的,都属耶和华。”(诗24:l)。
(4)神救赎世界
“神爱世人,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,叫一切信他的,不至灭亡,反得永生。”(约3:16)
(5)神审判世界
“他来要审判全地;他要按公义审判世界,按他的信实审判万民。”(诗96:13)。
2.神直接改变人的行动,使世界能按其旨意运行。例如:
(1)扫罗往大马色要害门徒,却被神选召(徒9:l-9),成为外邦人的使徒。
(2)彼得见异象,使外邦人哥尼流全家信从了福音(徒10:10-48)。
3.神间接启示人心,透过人的行动完成神的工作,使世界能按其旨意运行。
神直接管理世界或改变人的行动,都确定神意与圣工一致;问题是,我们如何接收神透过圣灵或世界,给予人心的启示呢?圣经中有二段经节,可以给我们做判断的依据:
经节一:
“亲爱的弟兄阿,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,就可以向神坦然无惧了;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,就从他得着。因为我们遵守他的命令,行他所喜悦的事。”(约壹3:21-22)。

经节二:
“无论是吃肉,是喝酒,是什么别的事,叫弟兄跌倒,一概不作才好。你有信心,就当在神面前守着。人在自己以为可行的事上,能不自责,就有福了。”(罗14:21-22)。

约翰和保罗都教导我们,“自己的心”是判断我们的作为,是否与神意一致的重要指标。由于“一生的果效,是由心发出”(箴4:23),只要能掌握“自己的心”,就不怕自己的行为无法控制。

神造人类,给予我们有自由判断的意志,我们可以按自己的处境决定要做什么。但当我们决定要做的事,与神意不一致时,神使会透过圣灵,或世界上的人、事、物,给我们的心有所启示,使我们的心自责,在神面前有所恐惧。若我们的心不会责备我们,我们便可在神面前产生信心,从他得到一切所求的。

四、组织就是耍追求信徒与信徒协调

 

 

圣经中第四个组织概念,是要信徒与信徒之间有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,以促进信徒之间的协调,因人员之间无法协调,任务就无法整合,要使人员之间的协调,首要维持组织中圆通的人际关系。但在实务上要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容易,因为人际关系非常复杂,如图三所示:

圣经并不一一列举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,而是教导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,这些基本原则就是教会应追求的组织文化。

1.基本原则--彼此尊重
“你们要彼此尊重,因为你们是敬畏基督的.”(弗5:21,现代中文译本)。
“彼此尊重”,是维持并增进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。此原则可应用到夫妻、父母和儿女、主人(上司)和仆人(部属)等,各种人际关系上。
将“彼此尊重”应用到夫妻之间,妻子当顺服丈夫,丈夫要为妻子舍己(弗5:22-23);将“彼此尊重”应用到父母和儿女之间,儿女要孝敬父母,父母要教养儿女(弗6:1-4);将“彼此尊重”应用到主仆之间,仆人要善尽职责,主人要公平善待仆人(弗6:5-9)。本文将以上司与部属之人际关系为讨论重点。

2.基本认识是我们共同的主人
基督徒不论身为主管或部属,都是神的仆人,除了要达成工作上的目标之外,尚要追求敬畏神之更深远目标。所以圣经上说:“你们作仆人的,……要像基督的仆人,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,甘心事奉。”(弗6:5-7),“你们作主人的待仆人,也是一理,……因为知道他们和你们,同有一位主在天上。”(弗6:9)。
3.为部属之人际关系
身为部属,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有二个基本的原则:

(1)听从上司的吩咐(尽责)
“你们作仆人的,要……听从你们肉身的主,好像听从基督一般。”(弗6:5)
“你们作仆人的,要凡事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:不要只在眼前事奉,像是讨人喜欢的,总要存心诚实敬畏主。”(西3:22)
“你们作仆人的,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;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,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。”(彼前2:18)
(2)态度要惧怕战兢(尽心)
“你们作仆人的,要惧怕战兢,用诚实的心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。”(弗6:5)。

4.为主管之人际关系
身为主管,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有二个基本原则:
(1)要给部属安全感(爱心)
身为主管要能容忍员工的过失,并给予员工能安心工作的福利。所以圣经说:“你们作主人的待仆人,……不要威吓他们。”(弗6:9)
(2)要公平对待部属(合理)
身为主管要了解部属的能力与贡献,不论在核薪、升迁或支持的态度要公平(不是相同,而是配合其绩效、能力及努力的程度,给予应有的薪资及升迁),不能褊袒循私。所以圣经说:“你们作主人的,要公公平平的待仆人。”(西4:l)。

5.建立人际关系从自己做起
很多主管会感叹缺乏人才,许多部属会抱怨不识人才;久而久之,便造成工作环境之人际关系不良。其实,人是相对的,身为部属,只要用诚实的心,听从上司的吩咐,态度敬畏而且作事战战兢兢,没有不被主管照顾的;另外身为主管,只要处处照顾部属,而且作事公正无私,没有部属不愿服从的。久而久之,彼此的人际关系一定好。

五、组织就是要追求圣工与圣工结合

 

 

“向着标竿直跑,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。”(腓3:14)。
圣经中第五个组织的概念,是圣工与圣工之间能配合;圣工间能配合,方能整合力量,达成教会的目标。要使圣工与圣工能配合,必须掌握两个基本原则:

1.方向----多得造就教会的思赐
“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,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。”(林前14:12)。
教会要完成的圣工很多,完成圣工必须具备属灵的恩赐,所以圣经教训我们:“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。”(林前14:12)。造就教会的恩赐是什么呢?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二章提到八项:①使徒;②先知;③教师;④行异能的;⑤医病的;⑥帮助人的;⑦治理事的;⑧说方言的(林前13:28)。其中第七项治理事的,就是本文所称的“管理学”。目前教会开始重视专业,但圣经观点之专业是属灵的恩赐,而不是一般人观点之专业技能。另外,对于与教会目标不一致的工作,一定要删除。例如:“他们(耶稣和门徒)来到耶路撒冷,耶稣进入圣殿,赶出殿里作买卖的人,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,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,也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.便教训他们说,经上不是记着说:‘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’么?你们倒使他成为贼窝了。”(可11:15-17)。

2.力量----总要肢体彼此相顾
“免得身上分门别类;总要肢体彼此相顾。”(林前12:25)。
每一项圣工,教会每一个单位都必须共同努力完成,因为每一项圣工的成败,都会影响教会每一个单位的发展。因此圣经教导我们要彼此相顾,单位与单位之间应互相搭配,不要分门别类,如此方能整合力量达成目标。其具体的表现是:“若一个肢体受苦,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;若一个肢体得荣耀,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。”(林前12:26),“把加倍的体面,给那有缺欠的肢体。”(林前12:24)。

六、结论:透过实践,结合神意、信徒与圣工

 

“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,好比一个聪明人,把房子盖在磐石上。”(太7:24)。
“神意”、“信徒”与“圣工”合一,是组织化的最高境界,而“圣工”是组织化成果的具体表现。例如我们如何判断“神意与信徒合一”呢?我们就看教会制订与修改组织章程这件“圣工”上,是否遵守神的命令,根据圣灵的旨意及成就爱的教会。我们如何判断“信徒与圣工结合”呢?我们就看组织变革的心态、职务的分配、人才的挑选,及人才与职务的结合这件“圣工”上,是否合乎圣经的教训。我们如何判断“圣工与神意一致”呢?我们就看信徒所做的“圣工”,是否符合神的旨意。我们如何判断“信徒与信徒协调”呢?我们就看信徒在协调这项“圣工”上,是否彼此尊重,显明神是我们共同主人的认识。最后我们如何判断“圣工与圣工配合”呢?我们就看所做的圣工是否造就教会,而且在做圣工的过程中是否彼此相顾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
上一页 1 下一页

上一篇: 探访     下一篇: 教牧协谈的基本原理
已有 0 条评论,共15204人浏览,点击查看发表评论:发表评论:
用户名: 密码: 匿名   验证码: